湖北方志馆

红安绣花鞋垫

  一手端着白色的鞋垫坯,一手拈着银色的钢针,穿着长长彩线,上下来回舞动。钢针刺在坯上如蜻蜓点水,彩线从坯上拉出如春蚕吐丝。在方寸布面之上,一针一线绘制出绮丽的图画,将心意和爱意缝进画里。如此刺绣出的绣品便是绣花鞋垫。
  红安绣活历史悠久。据《湖北民间探源》记载:“红安刺绣始于东汉光武年间,兴于唐,盛于清”。《红安县志》(1987年版)记载:“1959年在袁英河有明代刺绣品出土”。
  红安绣活绣品多样:鞋垫、鞋面、枕面、枕蒂、衣边、门帘、帽、兜等。其中绣花鞋垫是最常见、传承最广泛的一种。《红安县志》(1987年版)记载:“以姑娘们的绣花鞋垫最有名。”
  红安民谣:“黄安(今红安)无女不绣花” 。农闲时,年轻妇女将做衣服剩下的边角余料收集起来,用米浆在门板上褙壳子。壳子晒干后,从木板上撕下来,像薄薄的皮革。于是,根据脚型大小裁成“鞋垫衬”。之后,用上等白布蒙在“鞋垫衬”正反两面,并镶好边,形成鞋垫坯,再在上面绣花,便形成绣花鞋垫。
  绣花鞋垫是在普通刺绣的基础上美化而成的。技法有两种:一种是丝绣。用绣花钢针和顶针,穿上彩色丝线刺绣。此是常见而易学的技法,绣女大都是用此技法。另种是绒绣。用的是针尖有眼的空管针,将绒线穿入空管中,再从针尖眼穿出。以此依照图型,刺破鞋坯子时会留有串串绒线,完成后剪破线串,搓成毡状,图型立体感强。
  走线方式也是两种:依样走线。先在鞋垫坏上画出图型,再按照图型走线,图型外的空白无针迹。破格走线。先用单色线将整个鞋垫坯刺成细小均匀的格子,然后根据图型的需要在格子上刺绣而成作品。
  绣花鞋垫图型五彩缤纷,主题鲜明。装饰类,直接表达作者心中景物,多为花鸟虫鱼;祝愿类,祝愿长者有“福禄双全”、“福如东海”等,祝愿孩童有“和合神”“长命锁”等,祝愿亲友有“年年有鱼”等,祝愿情人有“并蒂莲开”、“鸳鸯戏水”等。一双绣花鞋垫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从图画上,可以了解到家乡的风情民俗和灵山秀水、花鸟虫鱼等自然景观。
  刺绣者用线也良讲究,彩线色彩迥异,反映出家乡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大红大绿,色调鲜艳,对比鲜明,反映出豪爽奔放性格;以青蓝为主,明暗反差甚小,反映出深沉敦厚的性格;色彩鲜而不艳,清新而秀丽,反映淡雅淳朴的性格。
  绣花鞋垫是姑娘不可少的嫁妆。在出嫁搬厢的前一天,红安有“捡厢”的习俗。将包括有绣花鞋垫的嫁妆全摆在桌上,放一串鞭炮,引来村里人来观赏。然后,再装进厢子里。村里人看到那一双双精美的绣花鞋垫,赞不绝口,家人及要出嫁的姑娘脸上就会现出欣慰的笑容。次日,绣花鞋垫随嫁妆搬至婆家,又是一串鞭炮引来村人观赏。当村人夸奖要娶来的媳妇绣花好手艺时,即将要成为婆婆的女主人脸会笑成一朵花。
  绣花鞋垫是定婚物。小伙子到姑娘家去相面定婚,如果姑娘相中了小伙子,就会偷偷地给小伙子包里放进一双绣有“并蒂莲开”或“鸳鸯戏水”字样的鞋垫。小伙子在回家的路上,打开包看到有一双绣花鞋垫会喜出望外,觉得姑娘爱上自己了,不怀疑姑娘有二心了。回到村里,有人问相面情况时,首先会问,姑娘给你绣花鞋垫没有?小伙子高兴拿出鞋垫给问者看,问者看后会说,赶快给我们喜糖吃。
  绣花鞋垫是爱情使者。姑娘有了“心上人”,害羞不好向“心上人”表达自己爱慕之心,于是就连夜赶刺一双刺花鞋垫,择个好时机送给“心上人。”或趁“心上人”不在,悄悄将绣花鞋垫放到包里或枕头下面。姑娘的“心上人”发现了绣花鞋垫,自然会陶醉于甜蜜的爱情之中。
  绣花鞋垫还被红安人称为“红色鞋垫”。在国内战争时期,红安流传着“最后一碗饭作军粮,最后一尺布缝军装,最后一双鞋送红军”的民谣。乡亲在送军粮、军装、军鞋支持革命,自然少不了给红军送绣花鞋垫。
  红安县委、县政府一届接一届高度重视民间绣活的振兴与发展。建立红安绣活传习所,举办民间刺绣技艺展演赛、传承人培训、优秀作品展览等活动,促进绣花鞋垫等绣活的工艺不断发展。据悉,目前全县涌现了不少的绣花鞋垫等绣活的专业人、专业户、专业村,县城有多家绣活专卖店。登记在册的绣女有2000余人,代表性传承人有红安太平镇刘寿仙和七里坪镇席和玉等人。
  绣花鞋垫以绚丽的艺术风采多次为红安增光添彩。1984年,红安绣花鞋垫100件在首届中国艺术节展出;1986年,有250件工艺美术品(含绣花鞋垫)参加湖北省民间美术展览;1989年,红安绣花鞋垫赴香港、澳门 、捷克斯洛13个国家和地区展出;2008年,红安绣活入选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绣花鞋垫等红安绣活戴着“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桂冠,闪亮登场北京传统技艺展演大厅;2010年绣花鞋垫等红安绣活精彩亮相上海世博会;2018年,红安绣活入选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